东山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广州市昔日的一个市辖区,已于2005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撤销并入越秀区,是广州市著名的老城区(老四区)之一,昔有“有钱有势住东山”之说。东山区于2005年9月28号中午12点正式摘牌,大批市民来到位于署前路8号的东山区驻地门前合影留念,许多市民表示老东山文化与情怀已经成为广州的城市印记,对于东山区被合并感到遗憾和不舍。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 :东山区 外文名称 :Dongshan District 行政区类别 :广州市辖区(已撤销) 所属地区 :广东省广州市 下辖地区 :东湖街道、大塘街道、梅花街道等
*** 驻地 :署前路8号 电话区号 :020 邮政区码 :510080 地理位置 :广州市中部 面积 :16.00平方公里 人口 :64.00万(五普常住) 方言 :粤语-广州话-东山口音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著名景点 :新河浦文化区、海印桥等 机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火车站 :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等 车牌代码 :粤A 撤销时间 :2005年9月28日 撤销改变 :与越秀区合并 行政区划代码 :440102 历史沿革,名称介绍,合并后的影响,景点,问津历史,东山别墅,教育,学校,交通,主干道,捷运, 历史沿革 东山之名,起源于明代的东山寺,因广州人习惯把岗地称为“山”,故此“山”与“岗”混淆。在明代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内监韦眷在镇守广东时,由于贪赃枉法,深受良心责备,于是在城东8里处建起一座寺庙,便有名“太监寺”。建成初期,从佛山祖庙请来了北帝供奉在前殿,便把该寺分为前观后寺的格局后来,成化皇帝朱见深大赦天下,赐名“永泰禅寺”。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兼祀真武上帝于前殿。清顺治七年(1650年)清总兵班志富重修此寺时,分割前殿为真武庙,“寺”和“庙”分家,这真武庙就俗称东山庙。 广州市东山区地图 东山原有3条自然村。一名山河村,今新河浦附近,原村民有姚姓、高姓和傅姓,随着市区发展,多迁农林下路居住。一名寺右乡,今寺背底处,原村民姚姓者近700人,居村东,梁姓者近300人,居村西。一名猪屎寮,今中山二路中山医门诊部附近,原有居民不足100人,多以种瓜菜及晒猪屎、鱼鳞等肥田料云霄农村为业。 原东山区位于广州城东,地理位置东起广州大道(接天河区),西面是广州市中心越秀区,北以广九铁路为界。明清隶属番禺县鹿步司,民国后属广州市区,1917年设广州市东山区公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山区为人民 *** 接管,经历了三次分合和区名更改,1951年改大东区,下年又改东区,1960年复改东山区。其一直以来以优质教育而著名,还成功申报成功为国家“教育强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美丽的人文景观和历史足迹。例如,东山旧建筑群、东山湖公园、 *** 三大会址等。广州市家喻户晓的“东山少爷”便自此地。2005年5月,广州市调整行政区划,撤销东山区及芳村区,而把东山区并入越秀区。 *** 广东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现驻此区。 名称介绍 东山区地处广州市中心,西连越秀区,东接天河区,南畔珠江,北依白云山,总面积15.83平方公里,人口61.04万。 东山区历史悠久,因建于公元1465年的东山古寺而得名。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代,现区西界的德政北路已是古任嚣城的近郊。从辛亥革命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曾是民主革命的发祥地,而东山则是民主革命的摇篮,从此演绎了可歌可泣的大革命,反帝反封建的硝烟和热血在这里挥洒。在区内以黄花岗、烈士陵园等代表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如繁星。东山区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了东山区诸多特色。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建设和发展,东山区已成为金融商贸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居住环境优美、文体气息浓厚、基础教育领先、社会风气良好、人文景观丰厚、信息交通便捷的中心城区。改革开放以来,以世贸中心、国际大厦、花园酒店、假日酒店等为代表的环市东商务酒店区,以海印电器、英雄广场、农林下路等为代表的商贸区和以星海音乐厅、广州美术馆、广东华侨博物馆为核心的二沙岛文化区相继崛起,城区功能和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区内党政军首脑机关集中,是广东省的政治、军事中心,写字楼高度集中,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高度密集,形成具有特色的“总部经济”,成为华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视窗。区内更拥有畅通发达的水路航运,纵横交错的市内主要道,横贯东山的地下铁,凌空而起的内环路,飞驾南北的三大桥…形成“海陆空”全方位的立体交通网路。同时,无处不设的停车场所,宽阔顺畅的商业大街,点点滴滴都在营造东山区宜商宜居的诱人魅力。 合并后的影响 原东山区建筑更名 * 东山区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山院区 * 东山区公安局办证中心->越秀区公安局第二(东山)办证中心 * 东山区民政局->越秀区第二民政局 * 东山区教育局->越秀区教育局(原越秀区教育局撤销) * 东山区图书馆->越秀区第二图书馆 * 东山区少年宫->越秀区东山少年宫 * 东山区人民 *** ->越秀区图书馆 *东湖街道->东山街道 景点 “东山区”这个名字已经随着2005年的行政区划调整而消失了,但无论如何,流传甚广的俗谚“西关小姐、东山少爷”可以精准地注解广州的权贵文化。在广州,素有“有钱住西关,有权住东山”的说法。东山区的小别墅被称为“东山花园洋房”,以东山恤孤院路、新河浦路为主要集中地段,建筑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新河浦、龟岗一带,这些高高低低的复式小别墅就有600多栋,是广州现存最大的中西合璧低层院落式传统民居群。 问津历史 烟墩路,是老东山的入口。从达道路斜穿出去,一直通往东山百货。全长一两百米,周边的寺右马路以及新河浦一带,也是作为华侨开发老东山的见证,其洋楼小别墅群一直是本地人所称颂的历史财富。 从荒郊到“东山少爷”养成地 烟墩路,因小山头烟墩岗而得名。据《文史纵横》等相关资料记载,在20世纪来临之前,广州市区内的东山仍是大东门外1.5公里的荒郊。几座小山丘延绵起伏,烟墩岗就是其中之一,岗的周围是一些禾田、菜地和小鱼塘,人烟稀少,分属寺右乡、山河乡。虽然其近省河,直到清末,仍较贫瘠,未受 *** 关注利用。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当局迁就外国人来华兴办事业,美国浸信会国外宣道部联同本地基督徒,便于东山兴办学校,建立医院,开展传教活动。 1907年广九铁路开建,先于东山庙北筑十余住宅供外籍建筑工程师使用,还应住客需要,开辟高尔夫球场于附近。此片屋宇便是今天的“东园”。东园里也有一座“波楼”,附近的叫波地。 华侨建房兴起热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很多华侨回国探亲,手头有些资金,在这里掀起了东山侨房开发的第二波 *** 。那时广州建立市政公所,拆城墙、修马路,房地产业特别兴盛。东山又以环境优美,地价便宜再次吸引了华侨们的目光。于是,多条道路被开辟并形成,烟墩路就是其中之一,一栋栋中西合璧的楼房也在附近拔地而起。其中美国华侨梅氏在烟墩路建的彩园,占地2897平方米,内有三座楼房,前后有花园,据说是当时东山最大的花园式洋房。 这里也曾名流云集 到了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各地爆发经济危机,不少华侨把资金带回国内,烟墩路一带附近的东山房地产业又再次成为了热点。此外,还有一批追随孙中山进行航空救国的航空界元老也在这一带建房。但是建国前后,与私人地居住不同,这里还曾经成为军区范围之一。改革开放后,经过一路的房地产开发,很多外来人也入住进来,打破了以外华侨居住的旧局面,烟墩路一带逐渐旺热起来,华侨业主的后裔陆续从海外回来寻访祖辈的旧居,这里的侨房也成了广州与海外侨胞联系的一条纽带。烟墩路一带的小洋房闻名海内外,并带动了这里的休闲产业,使得这里成为人们找寻昔日老广州洋味的休闲之地。 东山别墅 广州市东山区,直到清朝都是广州城郊。民国30年(1941年)《广州概览》中记载:“东山本为郊外一村落,以广九铁路经此入世,欧美侨民,有的在铁路附近卜居者。民国以来,建筑西式房舍者日众,遂成富丽之区。”据载,自宣统3年(1911年)广九铁路通车后,外国人和本地富商在东山择地大建住宅,才使“地价日境,屋宇日盛”。民国时期的军政、官僚也因为此地交通便利、环境清幽,也纷纷在此兴建别墅、官邸,由此形成了以恤孤院路、新河浦路为集中地的花园式住宅。 据了解,东山区小别墅的建筑风格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花园别墅,别墅前后有庭院;另一种为线条简洁的洋楼,红砖外墙,装饰线条简洁,主楼前一般没有庭院,人居密度大。在设计形式上,多吸取西洋风格,形态各异,多有柱式门廊;规模也各不相同,有单家独户的大宅院,也有公寓型洋楼。 广州东山区新河浦、华侨新村、农林上路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批准实施 原东山区新河浦、华侨新村、农林上路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于近期通过审批。新河浦、农林上路一带为广州市现存规模教大的中西结合低层院落式近代住宅建筑群,其核心部分为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具有欧美风格的低层花园式住宅,是建国前市井俗语“富西关,贵东山”所特指的住宅建筑区的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华侨新村是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低层花园式住宅为主的建筑群,是我国第一个由 *** 集中兴建的华侨聚集点,是党的华侨政策的历史见证,其建筑设计吸收当时国内外新观念,是当时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新河浦、华侨新村于2000年被市 *** 公布为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农林上路同年被市 *** 公布为内部控制历史文化保护区。 “东山洋房”文化品牌 “东山洋房”的开发建设始于清末,盛于民初。“东山洋房”第一个建设期约在1907年到1915年,是西方传教士来穗的早期开发期。1907年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南方浸信会传教士,在寺贝通津、恤孤院路、培正路一带,购买大片土地,兴建福音堂、神道学校、恤孤院、培道女子学堂、安老院、医院等宗教、教育和慈善机构。接着,英国、法国的传教士也来购地建房。 “东山洋房”第二个建设期是约在1915年到1937年,是华侨回穗投资带动,市政当局主持的开发建设期。这是“东山洋房”建设的一个发展时期。 教育 2002年6月15日,东山区成为了广州市第一个“教育强区”。在区内有多所示范性高中、广东省一级中国小和广州市一级中国小。 学校 中学 广东实验中学 广州市执信中学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广州市铁一中学 广州市第七中学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 广州市培正中学 广州市育才中学 广州市第十三中学 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 广州市第二十五中学 广州市第七十九中学 广州市第八十五中学 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 广州市第三十九中学 广州市恒福中学 广州市第四十中学 八一实验学校 广州市第一零九中学 广州市东环中学 广州市五羊中学 国小 文德路国小 东山培正国小 东风东路国小 广铁一小 秉正国小 中星国小 黄花国小 东山实验国小 清水濠国小 先烈中路国小 农林下路国小 沿江东路国小 东川路国小 署前路国小 育才国小 大沙头国小 八旗二马路国小 建设大马路国小 水荫路国小 永曜北国小 红火炬国小 珠光路国小 五羊国小 环市路国小 建设六马路国小 中山三路国小 执信南路国小 梅花村国小 中山二路国小 海印苑国小 杨箕国小 交通 东山区是广州市城市中心,交通发达 主干道 中山路 :中山一路、中山二路、中山三路、中山四路 东风路: 东风东路、东风中路 广州大道 :广州大道中 立交 :区庄立交、中山一立交 快速路 :东濠涌高架 环市路: 环市东路、天河路 捷运 东山区是广州市捷运线路最密集的地方 区内现有捷运一号线、五号线、六号线经过,以及规划中的数条捷运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