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作为珠江口西岸重要地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例如产业发展的导向性不强,产业布局分散,产业集聚不明显,产业综合竞争力不强等。2008年底,国家发布了《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赋予珠三角发展更大的自主权。同时,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仍低位运行,新会的经济运行困难加大,一些处于产业链低端的行业受到很大的冲击,新会产业发展方面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显现。编制《新会区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对于更好地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精神,明确新会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抢抓机遇,先行先试,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是指导新会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是推进新会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
(一)工业
1、重点发展三大主导产业
--临港装备制造产业
发展现状:新会具备发展临港装备工业基础,银洲湖其中船舶产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机械装备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已初见规模。新会船舶产业发展迅猛,是中国船舶拆解基地,在双水、古井、沙堆南部地区已形成造船、修船、拆船以及船务配套的上下游完整产业链,全区已引入造船项目19个,拥有全省最大民营造船企业南洋船舶。2009年新会船舶产业实现规模以工业总产值67.73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方面,新会中集具有年产干货箱15万TEU、集装箱用木地板15万立方的生产能力,2009年产值达17.54亿人民币。机械装备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在江裕集团、日本松下、新会ABB、福斯特惠勒等龙头企业影响下,产业集聚日益明显,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临港装备制造产业2009年产值208.55亿元,增长24.25%,占我区工业总产值22.19%,规模以上企业135家。当前我区装备制造专业人才和专业技术方面较为缺乏,是装备制造业发展需要突破的制约因素。而新会拥有银洲湖的水域优势,并处于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交汇处,西部沿海高速铁路也规划在新会设站,加上广珠铁路、港珠澳大桥的动工建设,交通区域优势日益明显,机车、船舶等装备制造业在我区的发展前景良好。
发展目标:2012年产值达360亿元,年均增长20%;2015年目标产值570亿元,年均增长17%;2020年产值1050亿元,年均增长13%。到2015年新会南车项目产值超100亿元。
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会城、经济开发区、古井、沙堆、双水、大鳌。依托铁路、轻轨以及银洲湖航运优势,重点打造临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主要包括:机车修造产业区(会城东部)、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船舶修造产业带(双水、古井、沙堆南部地区)。
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港口优势,打造临港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维修业、船舶产业、和机械装备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全力推进中国南车新会基地建设,打造南车集团城际动车组最大的生产基地、南车集团的出口基地,全球城际动车组的重要生产基地。争取与中国南车配套项目落户,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以金太阳项目为龙头,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以建设广东中小型船舶基地为突破口,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为原则,以健全产业链体系为着力点,统筹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综合运用市场配置和政府引导等多种手段,增强造船能力和配套能力,发展中小型船舶集群、船舶配套集群、游艇集群,建设船舶及海洋工程制造区、船舶配套工业园、中高档游艇产业园、船舶修拆基地,把新会船舶产业建成为我国华南地区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围绕新会中集,发展集装箱配套产业,打造集装箱专业基地,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种箱、折叠箱、开顶箱、房屋箱等产品,逐渐形成以特种箱为主打产品、其他产品乘势推进的经营格局。以福斯特惠勒为龙头,重点发展重大技术装备本地化和高技术化,积极承接装备制造产业转移。
--精细化工产业
发展现状: 2009年新会精细化工产业工业总产值62.06亿元,下降7.2%,占全区工业总产值6.6%,规模以上企业47家。我区化工产业发展较晚,目前区内多为仓储企业,缺乏生产性企业,产业链比较短缺。同时,发展石油化工所需的大宗原料、燃料等都必须外购,资源相对贫乏。
发展目标:2012年产值达130亿元,年均增长25%;2015年实现产值230亿元,年均增长23%;2020年产值实现650亿元,年均增长23%。
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古井、三江、沙堆。充分发挥古井和沙堆作为江门市危化专区的定位优势,重点打造总规划面积16.8平方公里,位于古井北部和三江南部的石化产业基地。
发展思路:以宏川化工项目为切入点,高起点加快建设精细化工基地,大力发展中下游低污染、高技术石化产品、精细化工以及危险化学品的仓储和物流产业。要利用银洲湖港口优势,建立长期稳定的原料供应渠道,缓解外购基础原料造成的成本压力。结合广东省大炼油、大乙烯项目的延伸,充分利用茂名等石化基地的产业辐射作用,吸引生产性项目落户,利用其原料资源深加工一批国内市场短缺精细化工产品。
--纸及纸制品产业
发展现状:2009年纸及纸制品产业产值65.01亿元,增长19.41%,占全区工业总产值6.92%。位于双水的广东银洲湖纸业基地以双水电厂为中心,是广东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园区内规划年产1040万吨纸和纸板能力,计划总投资981亿元。基地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引进企业11家,汇集了振隆造纸、维达纸业、中顺纸业、华泰纸业等国内外知名造纸企业,全部达产后产能累计达297万吨。2009年银洲湖纸业基地实现产值19.73亿元,增长23.5%。当前节能减排任务非常重,纸及纸制品产业对SO2和COD排放量的需求量较大,环保指标的硬性约束对纸及纸制品产业的发展影响尤为明显。
发展目标:2012年产值达110亿元,年均增长20%;2015年实现产值210亿元,年均增长25%;2020年产值达到650亿元,年均增长25%。到2015年维达纸业产值达50亿元。
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双水。主要是做大做强广东省银洲湖纸业基地。银洲湖纸业基地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已开发1.3平方公里。
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纸业基地的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产业基地循环链,完善公用工程岛建设,由公用工程岛向纸业基地集中供热、供电、供冷、供水和集中治污、废弃物综合利用,形成能源系统的循环经济链。重点发展附加值高、税收贡献大的纸类品种和终端产品,提高产业效益和资源利用率,促进华泰纸业、亚太纸业等已引进项目早日投产,争取将银洲湖纸业基地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品牌。
2、优化提升四大传统产业
--食品产业
发展现状:2009年食品产业产值97.83亿元,增长40.32%,占全区工业总产值10.41%,规模以上企业30家,新会是中国食品工业生产基地,会城也是广东省食品专业镇。我区的食品产业呈现李锦记集团一枝独秀的局面,其他食品加工企业还没有形成具规模的产业集群,食品工业生产基地的品牌效应还不明显。
发展目标:2012年产值达200亿元,年均增长25%;2015年目标产值320亿元,年均增长17%;2020年产值目标500亿元,年均增长10%。到2015年李锦记集团产值达200亿元。
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会城七堡。以新会被评定为中国食品工业生产基地为契机,发挥李锦记集团作为食品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不断丰富和延伸食品产业链,在会城七堡打造全国食品产业基地。
发展思路:以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确保质量安全为目标,加强会城作为省食品专业镇建设,加快壮大产业规模,抓好招商引资,吸引更多项目落户。加快编制食品产业规划和七堡片区控制性规划。重点扶持李锦记集团增资扩产,加快李锦记集团亚洲最大调味品和保健品生产基地建设。
--金属制品产业
发展现状:新会是中国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司前镇是广东省五金不锈钢专业镇。2009年,全区金属制品产业工业总产值174.21亿元,增长6.87%,占全区工业总产值18.54%,规模以上企业190家,是新会产值比重最大、规模以上企业数最多的产业。目前我区金属制品产业的生产以定制加工模式为主,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附加值不高,企业经营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
发展目标:2012年产值达270亿元,年均增长10%;2015年实现产值350亿元,年均增长9%;2020年产值500亿元,年均增长8%。到2015年日新不锈钢产值超40亿元。
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大泽、司前、睦洲、崖门。西部:建立大泽的中小企业创业园区,打造紧固件生产基地;壮大司前的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东部:紧紧抓住新中公路复工的机遇,构建东部产业转移园,主动承接中山、珠海等地的金属制品产业转移。同时,在崖门建立电镀基地,配套延伸金属制品产业链。
发展思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升级改造,积极应用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五金不锈钢产业,通过创新创优,摆脱定制加工模式,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打造自主品牌,促进现有企业扩大规模。准确定位特色产业园,加强创利来工业园、前锋民营科技园和新沙工业园等工业园区建设,发挥园区集聚能力,提高产业承接转移能力。充分发挥交通和区位优势,利用现有工业园区,积极承接珠三角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主要承接室内装修材料产业转移,以华恒灯饰等龙头企业为示范,通过以商引商、产业招商,主动承接中山灯饰产业的扩张转移,聚集家具、灯饰、家居建材等相关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重点扶持室内装修材料产品深加工和物流等配套产业的发展,与中山灯饰产业形成网络,互相联动。整合现有电镀企业、提高电镀工艺技术,创建统一治理、集约发展的生态型电镀工业园区,承接金属电镀及后加工等产业转移,规划面积2000亩,力争到2020年产值超过50亿元以上,打造成广东省西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电镀产业基地。
--纺织服装产业
发展现状:纺织服装是新会的传统优势产业,新会被命名为“中国化纤产业名城”,罗坑镇是广东省纺织专业镇。2009年,纺织服装产业工业总产值101.52亿元,增长4.28%,占全区工业总产值10.8%,规模以上企业91家。我区纺织服装业中,大部分企业长期以来研发投入少,品牌的发展基础薄弱,在产业链中处于低端,而且受国家出口关税、汇率等宏观政策影响较大,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发展目标:2012年产值达150亿元,年均增长11%;2015年实现产值190亿元,年均增长8%;2020年产值达270亿元,年均增长7%。到2015年,冠华针织产值达100亿元,美达锦纶产值达80亿元,彩艳集团产值达20亿元。
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会城、罗坑。充分发挥会城地区在纺织服装方面的产业基础和人才资源的优势,逐步打造高新技术化纤服装生产基地。罗坑以冠华集团为龙头,带动形成纺织制衣产业集聚,壮大广东省纺织专业镇的规模。
发展思路:实施改造提升、名牌带动、以质取胜、转型升级战略,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产品质量,增强整体竞争力。打造纺织工业区域特色经济和品牌优势,下大力气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增长方式从数量主导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实现从产品优势向品牌优势的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销售、研发、生产各个环节的优化配置,提高纺织工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积极引导、支持纺织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对行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进行攻关,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创新优势。引导企业科研项目积极争取资金扶持,推进纺织服装产品的开发升级。
--建筑材料产业
发展现状:建筑材料产业2009年产值115.84亿元,下降0.01%,占我区工业总产值12.33%,规模以上企业家62家。建筑材料产业涉及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产品,被国家确定为产能过剩、重复建设调控的重点,建筑材料产业要继续壮大发展面临着产业政策的制约。
发展目标:2012年产值达180亿元,年均增长7%;2015年实现产值220亿元,年均增长7%;2020年产值280亿元,年均增长5%。到2015年华冠钢铁产值达100亿元。
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古井、崖门。依托现有建筑材料产业的基础,建成辐射力强的建材生产基地。
发展思路:以海螺水泥、裕大管桩、中交四航预构件、耀皮玻璃为龙头,加快发展新型建筑材料。以质量、效益、节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点,抓紧淘汰我区落后产能,提高能源消耗、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准入门槛,走高效低耗优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服务业
--现代物流业
发展现状:2009年物流业增加值54亿元,增长2.5%,占GDP比重14.3%。货运周转量11.51亿吨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1711万吨。我区近年现代物流业发展亮点较多,但港口运输建设滞后,增加物流业的经营成本。水果、厨具、摩托车等专业市场初具规模,但从功能、模式、分布、信息化等指标来衡量,我区物流业专业市场的设施还比较落后。物流企业实力不强,缺乏提供全球性物流服务网络的龙头企业。
发展目标:2012年物流业增加达8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2015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3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占GDP比重达到17%;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目标280亿元,年均增长16%,占GDP比重达到21%以上。
发展区域:重点发展银洲湖现代物流基地和江会路商贸中心。
发展思路:借助港口、铁路、轻轨、高速公路等区域优势,重点打造水道物流、轨道物流和通道物流。水道物流方面。完善天马港区配套,加快二期万吨级泊位建设;加快纸业基地万吨级码头建设,形成东西响应的格局;启动古井深水港区的立项前期工作,配套石化基地建设,实现江海联运,使银洲湖成为珠三角西部乃至广西部分地区的物流配送发展重地。推动崖门乘潮5万吨级出海航道整治工程,将银洲湖出海航道的等级提高到全潮3万吨、乘潮5万吨。轨道物流板块。依托广珠轻轨和广珠铁路,及早研究制定控制规划,为今后的发展预留发展空间。规划好广珠铁路站场与新会港各港区的交通对接,形成海铁联运货物集聚区。通道物流方面。以构建江会路商贸轴为抓手,完善水果食品、古典家具、机电五金、汽贸等专业市场建设,打造充满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商贸走廊,建成江门市产品展示中心。
--旅游业
发展现状: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名城,2009年全区旅游总收入27亿元,增长15.1%;接待游客550万人次,增长15%。目前我区尚未充分挖掘圭峰山等自然景区的潜力,景区建设规模和水平普通不高,制约了我区旅游业的发展。
发展目标:2012年旅游总收入45亿元,年均增长18%;2015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0亿元,年均增长17%;2020年旅游总收入160亿元,年均增长18%。
发展区域:以圭峰为主的名胜风景区,以小鸟天堂为主的生态旅游区,以银湖湾、古兜温泉度假村为主的休闲度假区。
发展思路:建立以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为主体,具有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娱乐健身、美食购物等多功能的旅游目的地,建成内涵丰富、人文荟萃、设施一流的区域旅游中心。以侨乡风情文化为主题,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走生态保护和旅游业协调发展道路,在空间上重点构建三大旅游休闲区。北部以构建圭峰路生态轴为抓手,创建AAAAA级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集观光游览、森林生态、宗教文化为一体的综合名胜风景区;中部整合小鸟天堂、梁启超故居、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南坦葵林等资源,实现以鹭鸟和榕树生态环境为主体的综合大型赏鸟乐园和历史名人文化游览区;南部以古兜温泉度假村和银湖湾游艇休闲度假区为龙头,发展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和会议休闲经济,整合古兜温泉、银湖湾湿地公园、崖门炮台、崖门古战场、崖门大桥、桥梁博物馆、蔡李佛始祖馆、张将军家庙等自然历史资源,建成集“山、水、泉、林、文、古”于一身的旅游胜地。
--房地产业
发展现状:2009年,全区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68亿元,增长32.75%;全区房地产开发企业95家,其中三级企业5家,四级企业73家(其中中外合资合作企业10家),暂定资质企业(项目开发)17家。我区现有的房地产住宅小区规划建设质量不高,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教育、卫生、文化等生活配套设施十分滞后,影响我区的房地产项目的规模及档次。
发展目标:2010年完成投资开发21亿元,年均增长20%;2015年完成投资开发35亿元,年均增长20%;2020年完成投资开发70亿元,年均增长15%。
发展区域:以江会路复线沿线区域、南新区作为房地产重点发展区域,提供优质的生活居住和服务配套功能。
发展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完善城市功能。大力发展园林住宅小区,有计划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住房整体水平,促进房地产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建设功能完善的宜居、宜业、宜游城镇体系。
继续实施“东连、南进”方针。加快城市“东连”步伐,以构建江会路复线宜居轴为抓手,整合周边地块,搬迁现有建筑物和单位,引进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商,连片开发,将该区域打造成新会乃至江门规模最大、环境最好、档次最高的房地产小区,带动周边土地升值;加快“南进”进程,重点推进南新区的开发建设,将南新区建设成为集商业、居住、文化为一体的具有时代性、标志性的现代化综合性生态新区。
加快“三旧”改造的步伐和速度,促进城乡面貌改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进一步拓展旧城空间、降低密度、提高品位、提升形象,切实改变旧城区人口密度高、住房拥挤、绿地不足、环境偏差等问题。适度推进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缓解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
(三)农业
--现代农业
发展现状:2009年农业总产值45.62亿元,增长3.74%。其中,海洋产业总产值40亿元,增长14.3%。粮经面积比例调整到57.3:42.7。水稻、蔬菜、水果良种覆盖率96%以上。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8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2个、产地认定24个、绿色食品认证6个及有机食品认证1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家。近年我区在农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农田基本建设滞后,农产品加工水平不高,农产品流通渠道还比较缺乏等问题。
发展目标: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服务支撑体系得到完善,由农业发展大区成为农业强区。
发展区域:一是沙堆、古井、睦洲、大鳌一带的淡水养殖产业带和加工区;二是崖门、双水丘陵地区禽鸟养殖区;三是会城、大泽、三江、双水以蔬菜、花卉、观赏鱼为主的休闲农业产业区;四是三江和银湖湾的观光农业产业区。
发展思路:突出区域特点,科学合理安排生产,立足新会现有生产特色,确定主导品种和发展目标,推进优势产业区域化集聚发展。逐步扩大陈皮、南美白对虾、珍禽等生产规模,促进特色优势农产品、水产品上规模。大力发展水果、蔬菜、花卉、珍贵苗木等园艺产业,逐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特色化的生产新格局。大力发展冬种生产,提高农业复种水平和生产效益。积极争取将我区香蕉种植列入国家重点产业发展带。加快林产工业发展,建设高效商品林基地,增加木材及林产品的有效供给。加大崖门渔港建设力度,将崖门渔港建设成为国家一级渔港,鼓励有条件的海洋捕捞从业者向远洋发展。
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切实抓好沿海防护林、绿色通道、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涵养林、红树林、人工渔噍、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建设农业生态园区,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督与管理,切实解决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加快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建设,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进旅游农业发展。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通过科学设计开辟活动场所,为游客提供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间情趣等活动,并提供住宿、度假、游乐等服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建设新型生态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