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县临泉县古称寝丘,又称沈丘,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历史上曾建有沈子国,是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载的封地,同时也是中国历史名人姜子牙、蔡文姬的故里。岁月轮回,沧海桑田,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今日临泉正以其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来客。 -----区位独特 交通便捷 临泉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四边分别与河南省的沈丘、项城、平舆、新蔡、淮滨以及安徽省的阜南、界首、颍州等八个县市(区)接壤,辖33个乡镇,830个村委会,总面积1818平方公里,耕地172万亩,人口188万,是全国著名的人口大县和农业大县。 临泉县地处华东中原之间、黄淮海平原腹地,自古以来被称为“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成为各类商品货物、中西部资源和东部工业品东进西出的桥头堡,南来北往的结合部。东距新兴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京九铁路上的最大编组站阜阳仅30公里,有一级公路相连,从阜阳搭乘大京九电气化快车,8个小时可北抵北京,12个小时可南达香港。阜阳民航机场可起落波波音737、麦道82飞机,首批已开通北京、上海、西安、广州、深圳、武汉、合肥、黄山等10多条航线。公路交通四通八达,106国道和4条省道穿境南而过,沿正在兴建的界临淮公路15分钟可进入界阜蚌高速公路。境内河道纵横交织,经泉河水运网可直接进入淮河、长江。 --资源丰富 物产充裕 临泉沃土平畴,气候适宜,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盛产小麦、棉花、玉米、大豆、红薯、中药材等农副产品,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已形成生姜、瓜果、药材、三粉、棉花、生猪、黄牛、山羊、大葱等十大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全县名优稀特奇产品种类繁多,品质优良。临泉贡柿、田桥四季香椿、韦寨“三粉”、牛庄中药材、邢塘系列脱水蔬菜、瓦店羊肉制品、谭棚毛笔等享誉省内外。 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全县已形成了瓦店山羊、长官屠宰、邢塘脱水菜、陈集黄牛、老集生姜、黄岭大葱、牛庄药材、韦寨三粉、于寨瓜果、田桥精细蔬菜等十大农副产品专业市场。临泉是全国最大的脱水蔬菜生产基地,邢塘脱水蔬菜产品产量为全国之最,瓦店山羊市场是华东第一山羊市场,年成交额亿元以上,脱水蔬菜、羊肉制品均远销欧美、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基”牌麻油、 “四海”牌羊肉制品、“雪剑”牌蒜粒名扬海内外。各大专业市场内引外联,构成了豫皖边界的商贸中心,成为全国菜篮子产品的中转站。 临泉县劳力资源相当丰富,全县劳力达80万人,其中剩余劳力45万人以上,绝大多数受过初等以上教育,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每年向全国各地输出劳力在30万人以上。 ——经济繁荣 百业俱兴 临泉人民素以踏实苦干、锐意进取为传统,以改革促发展,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品质逐年提高。单桥乡农民韦建华开创的“反租倒包”土地流转经营模式被雀为中国土地的第三次革命。工业门类较为齐全,结构比较合理,已形成化工、建材、机械、食品、纺织、酿酒等工业门类。临泉化工集团生产的“泉河”牌碳酸氢铵、尿素为部优产品,文王酿酒集团生产的“文王”牌系列白酒为省优产品,在国际国内酒类展评中屡获大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实现了邮电通讯和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移动通讯实现“无缝覆盖”,网络覆盖全县城乡,220KV变电所1坐。110KV变民所3座,主变4台,总容量114500KVA,能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要;市政建设日新月异,一大批文化、生产辅助设施相继达成,一个功能齐全,环境优雅,集工作、生活、娱乐为一体的新兴城市赫然崛起。临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两基”达标通过省政府验收,初级卫生保健达标,争创“全国体育先进县”,顺利通过国家验收。2001年全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较上年有大幅度增长,增幅超过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进入新世纪,县委、县政府决心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强农兴工、以城带乡,全方位开放,高起点发展,走优势资源开发和深加工增值的道路作为临泉发展的战略重点,全力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资源大县向加工业大县、人口大县向经济大县的跨越。 ——八方看好 共创辉煌 临泉属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国家和省批准的综合试验区、黄淮海治理区,外资治理区,对外国人开放县,可谓得天时而占地利,享政通而悦人和,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机遇、县委、县政府提了“敞开四门,接八面来风”,“让外商发财,我们发展”,“外向带动,低门槛启动”等一系列开放的措施,优化投资环境,对外商来临投资项目,从引进、洽谈论证、审批到管理实行“一站式”服务。这一系列举措,引起了内外投资者的普遍关注,一大批海内外客商慧眼识珠,捷足先登,在临泉的农业综合开发、市场建设,老企业技术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项目上投资兴业,创下了骄人的业绩。目前全县共有“三资”企业28家,同时,一批新的利用外资项目正在洽谈和实施中。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古沈大地曾有过历史的辉煌,今日临泉更是朝气蓬勃,充满生机。188万勤劳、善良、纯朴、好客的临泉人民,将永远敞开真挚的胸怀,诚邀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共创辉煌。临泉,古称沈地。西周初,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封聃季载于沈地,建立了沈子国。公元前506年,沈为蔡国所灭,后楚国又灭蔡国,此处即属于楚,为楚国平舆邑。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全国设36郡,310余县,我县当时被设为平舆县。 西汉时我县仍为平舆县,并在今同城镇设同阳县东汉时仍为平舆县,同阳县改为同阳侯国,封阴庆为同阳候。属汝南郡。 两晋时期平舆、同阳两县仍并存。属昴峡ぁ?/P> 南北朝时,此处为南北战争要冲,平舆、同阳两县先后废止。 隋朝时实行州、县制。公元583年开始设沈丘县,复设同阳县。先后属沈州和颍州。 唐朝时,公元618年在县境东南增设高塘县,6年后又废,公元627年,沈丘、同阳两县废。公元706年,重设沈丘县。属颍州。 宋朝时,沈丘县属顺昌府。 元朝时,沈丘县属颍州行省。姜寨、同城、瓦店属河南行省。元朝末年,沈丘城中百姓北逃,城空而废。 明朝初年,废沈丘县,降为沈丘镇,属凤阳府颍州。西部姜寨、瓦店,同城属汝宁府。公元1497年,在距今临泉县城西北30里的乳香台(今沈丘县老城)复设沈丘县。 清朝建立不久,沈丘镇属江南省(包括今江苏、安徽两省),公元1667年安徽省正式成立,沈丘镇属安徽阜阳县。 1935年正式成立临泉县,因县城滨临泉河而得名。驻地在沈丘集。1947年10月临泉解放,由于革命形势的需要,先后在临泉境内设临泉市、临泉县、泉阳县和泉南县。 1949年2月又同归为临泉县。 行政区划 临泉县辖23个镇、10个乡:城关镇、杨桥镇、同城镇、于寨镇、邢塘镇、谭棚镇、老集镇、滑集镇、吕寨镇、单桥镇、长官镇、宋集镇、张新镇、艾亭镇、陈集镇、韦寨镇、迎仙镇、瓦店镇、姜寨镇、庙岔镇、黄岭镇、白庙镇、关庙镇、牛庄乡、高塘乡、范兴集乡、土陂乡、谢集乡、杨小街乡、陶老乡、田桥乡、张营乡、庞营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