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冼太庙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隋朝,最初是由冼夫人的孙子冯盎(当时的高州太守)为纪念祖母而建的,原庙址在今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
明成化四年(1468年),高州府迁治茂名城(今高州城),嘉靖十四年(1535年)高州知府石简主持将高州冼太庙迁至现址,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该庙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占地面积11000多平方米,是高州地区目前最大的冼太庙。
总体布局大致沿南北中轴线分布,依次为前座、中殿、正殿和冯公庙(后殿)四进。
扩展资料:
被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的冼太夫人一生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她和她的子孙们相继为岭南地区持续百年的相对稳定、促进广东南部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是爱国主义典范。冼夫人精神流芳百世。冼夫人深受人民群众的信任、尊敬、拥护和爱戴,后人为纪念冼夫人而兴建了许多冼太庙。
在高州,最具代表性的冼太庙有三座:高州冼太庙、长坡冼太庙、高凉岭冼太庙。
高州作为冼夫人及其家族长期管制岭南的政治中心,保留了极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冼夫人子孙部将为其建立的纪念性建筑和历代众多的纪念冼夫人的民间庙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冼太庙
高州冼太庙的历史.:
冼太夫人是公元六世纪时的岭南百越族女首领,是广东高州人,一生致力于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功绩卓著,被周总理称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更被民间尊称为岭南圣母。
在广东、海南、东南亚等地有广泛影响。后人为纪念冼太夫人而在各地兴建了许多冼太庙,仅在茂名地区就超过200座,高州冼太庙是高州地区规模最大的冼太庙。
明初,高州府治南迁茂名城后,冼太庙也随之南迁,并于嘉靖十四年建于东门之外,称高州冼太庙。
扩展资料:
高州冼太庙是冼庙系列建筑中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研究价值,2000年2月,江总书记曾到冼太庙参观,指出要把冼太庙办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目前成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冼太庙四周的房屋已拆除,与潘洲公园联成一体,称为冼太文化公园,该公园将建成历史文化旅游区。
冼太庙中殿次间墙壁上,镶嵌有十数件碑刻作品,碑文达一万余字,书法形式达五体。这些碑文如实记载冼夫人的生平及历史功迹,既是研究冼夫人的实物资料,又是书法艺术珍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冼太庙
更多回答:公元528年~2006年粤西地区管辖情况的史实资料 1、唐贞观二十三年前(公元649年以前)的高州,距今1400年前。 岭南的州是何时设立的?据史载,东汉建安八年(203年)改交趾刺史部为交州,地方政制始为州、郡、县三级。为了笼赂俚人渠帅,把俚区纳入郡县,南朝各代尤其是梁、陈两代统治者在粤西大量增设郡县,向俚帅封官,高州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设置的。据史载,当梁大通中(528年)首置高州,治高凉(今阳江西折沙),辖境相当今恩平、阳江、阳春、电白、高州东南部、茂名市区、吴川东部。原高凉地西部置罗州,地域为今的化州、吴川中西部、廉江、今高州西南部、湛江市区东部及广西博白、陆川、北流县相邻边缘地区,州治化州。此制一直延至隋初,冼夫人就是此时代人,隋大业年(607年),高州被废,至唐武德六年(623年)复置,州治仍在阳江,延至贞观二十三年(646年),高州治阳江达105年。 2、唐贞观二十三年至民国前的高州。(公元649年~1912年)长达1263年 据《广东通史》、《旧唐书》载,唐太宗晚年为了削弱粤西冯氏的势力,在贞观二十年冼夫人孙冯盎卒后,于二十三年(649年)撤销高州都督府,把冯氏长期把持的高州地域分开,增置恩州。这样高州减少了恩平、阳江、阳春的地盘(原本恩平、阳江、阳春属高州),同时又把高州州治从阳江迁往偏僻的山区的良德县,以分散冯冼家族势力。次年,永徽元年(650年)复置潘州。今高州的顿梭以南原茂名县地,吴川东部、电白麻岗以西原南巴县地被分出为潘州辖。高州地域只剩下良德、电白、连江三县(今高州、电白东北、东南部。与后高凉地同)。据清道光《高州府志》载,开元元年(713年),因唐玄宗登基,高力士是其庞臣,便把高州治所迁至高力士祖婆冼夫人故乡的连江县(今电白马踏禄岳下村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化州(原辩州)也划入高州府,高州府六属自此始。成化四年电白县迁治神电卫(今电城镇),高州府也从电白旧城(今高州长坡)迁治茂名县城(今高州镇)。至清代仍称高州府,建制与明代大致相同,辖地为一州六县、即化州县、茂名县、电白县、吴川县、信宜县、廉江县(即辖今湛江的局部地区吴川、廉江)。 3、民国以后的高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撤高州府,广东省派出高州绥靖处,驻茂名县高州城,领茂名、信宜、电白、化县、吴川、廉江六县(高州管辖今湛江局部地区吴川、廉江)。 民国三年,撤高州绥靖处,设高雷道,治所在茂名县,辖原高州府、雷州府、阳江直隶州属下11县。九年(1920),撤道,派出高雷善后处,治所与高雷道同。民国十四年(1925),撤善后处,派出南路行政公署,驻茂名县(当时的“茂名县”即今高州城。高州管辖整个湛江地区)。 十五年,又改为南路绥靖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五年(1936)11月,广东派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茂名县,辖茂名、信宜、电白、化县、吴川、廉江、阳江、阳春和梅箓管理局。民国二十七年派出南路行署驻茂名县,管理第七、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六年(1947),原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第八专署行政督察区,治所和辖区不变。(高州管辖今湛江局部地区吴川、廉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原高州府地域先后属南路行署、高雷专区、粤西行署、湛江专区(地区),治所已不在茂名城,而是在湛江市。(湛江管辖茂名、阳江,治所在今湛江) 1959年3月,茂名市成立,茂名县与信宜县合并(当时的茂名县即今高州市,即今高州市和信宜市在当时合并),改名高州县,1961年10月,信宜县析出复置,茂名县改名高州县,辖地只是原茂名县三分之二。1983年7月实行市管县制,高州县属于茂名市管辖。1993年冬,高州县改为高州市(县级),这就是现在的高州。 简明摘要: 梁大通中(528年)首置高州,治高凉(今阳江西折沙,当时阳江属高州)辖境相当今恩平、阳江、阳春、电白、高州东南部、茂名市区、吴川东部。
高州府在历史上包含地域很广,恩平、阳江、阳春、电白、高州东南部、茂名市区、吴川东部最早的府衙在今阳江阳西,今高州市只是后来府衙搬迁过去的,可以说今高州不能代表整个高凉地区。冼夫人并不是今高州人,不要混淆今高州和古高州概念
更多回答:为纪念冼夫人的。冼夫人,名冼英(公元522年—公元590年),广东高州人,悝族人,后嫁于当时的高凉太守冯宝。冼夫人善于结识英雄豪杰,公元550年,在参与平定侯景叛乱中结识后来的陈朝先主陈霸先,并认定他是平定乱世之人,511年,冼太夫人协助陈霸先擒杀李迁仕。梁朝论平叛功,册封冼太夫人为“保护侯夫人”。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陈朝立。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冯宝卒,岭南大乱,冼夫人平定乱局,被册封为石龙郡太夫人。隋朝建立,岭南数郡共举冼太夫人为主,尊为“圣母”。后冼夫人率领岭南民众归附,隋朝加封谯国夫人,去世后追谥“诚敬夫人”。
更多回答:高州冼太庙是高州地区规模最大的冼太庙。明初,高州府治南迁茂名城(今高州市区)后,冼太庙也隋之南迁,并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建于东门之外,称高州冼太庙。
高州冼太庙主体建筑为三间四进,总面阔13.2米,进深62.2米,建筑面积826.3平方米。砖木结构,红墙绿瓦,斗拱飞檐,装饰华丽,运用彩绘、堆塑、雕刻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貌。
彩绘:主要是壁画。以民间故事为题材,每幅内容表现一个主题,连续彩绘于各殿墙檐的顶边,蒸水计达近百幅。在中殿墙檐壁画中,明清两代交迭绘制,形成特殊的多层绘画形式,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堆塑:主要是脊饰。前、中、正及后殿均有脊饰,其内容有双龙戏珠、双鲤跃龙门、冼夫人故事等主题造型,这些堆塑作品构思新颖,令人耳目一新。雕刻:主要有石雕、木雕两大类。石雕有十二生肖栏杆、立体龙柱、大门抱鼓、雌雄坐狮等。木雕有吉祥屏风、百花落地罩、哼哈守门将、瓦桅裙边、冼夫人座像等。这些雕刻作品,均采用传统工艺,表现传统的民族艺术,端庄古朴,深受群众喜爱。冼太庙正殿明间内,雕有冼夫人座像。在冼夫人座像两旁站立的是冼夫人两个贴身侍卫,一个叫木兰,替夫人执撑宝剑;另一个叫曹娥,为夫人保管帅印。她们二人时刻跟随左右,分别站立于左右两旁。
中间端坐于龙椅的是冼夫人雕像。后面的大像是固定在庙宇殿堂内的;前面的小像是行宫像,即在出巡时,可抬着游行。其中固定在庙宇殿堂内的大像设计得很有科学。此像在按动机关后,自行站立,自行坐下,自行伸手,自行缩手,方便信徒为她更换衣裳。这种雕像设计,由于难度大,科学性强,此仅在高州冼太庙内的雕像中才具有这种设计,其它地方的冼太庙则没有此种设计。这种活动自如的雕像设计,使观众感到特别亲切与奇妙。
中殿次间墙壁上,镶嵌有十数件碑刻作品,碑文达一万余字,书法形式有篆、楷、隶、行、宋等五体。这些碑文如实地记载冼夫人的生平及历史功迹,既是研究冼夫人的实物资料,又是书法艺术珍品。以上不同的艺术品种既独立成章,又相应渗透,交相辉映,给人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
太庙后殿是冯公庙。冯公是冼夫人的丈夫冯宝,任高凉太守,毕生支持冼夫人成就大业,被隋文帝追封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冯公庙是单进建筑,正殿前面为大天井,两边有回廊,廊端与冼太庙正殿次间相通。冯公庙内设冯宝夫妇座像,群众称之为和合神。青年男女遇到难解的烦恼事时,都喜欢到冯冼座像前细语倾诉,以求得冯冼夫妇的帮助。这种冯冼庙宇统建为一体的建筑布局,在冼庙建筑群系列中还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