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城镇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总面积109平方公里,下辖28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281条自然村,人口13.6万,是电白县东南部沿海地区交通、文化、贸易中心和广东省中心镇。
电城镇地处电白县东南沿海,是座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从南北朝梁起,它就是百越之南的政治、文化、经济活动中心。在温长的历史长河中,它一直以其地理优越,山川秀丽,物产丰富,交通方便著称于世,一直以其迷人的魅力吸引着海内外的骚人墨客和政要商贾,在历史上写下过辉煌的一页。
新中国成立以后,电城的历史掀开新的一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电城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同民同德,开拓前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预计1997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可达7.9亿元,年均递增19%;工农业总产值可达7.1亿元,年均递增18.5%;财政收入可达1300万元,年均递增12.1%。
--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现已建成北运菜基地、养蚝基地、对虾基地、莲藕基地、玉米基地、花生基地、速生丰产林基地、三鸟基地以及海产品加工基地、农副产品批发集散基地等10大农业生产基地。全镇还大力开发沿海滩涂,依靠科技发展海水养殖业,仅吊线养蚝项目就发展到1.9万多亩,年关值达4090万元。
--工业生产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该镇确立“工业兴镇”的指导思想,大力开展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工业上规模、上速度、上水平。目前全镇有乡镇企业1800多家,年创产值5.86亿元,并形成五金交电、建筑材料、化工原料、卷烟材料、电珠系列产品等五大生产基地,创出一批拳头产品。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该镇贯彻“稳定发展第一产业,重点抓好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方针,全镇的旅游业、房地产、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科教文卫等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大增加。全镇从事第三产业人员1万多人,年创产值达3.2亿元,占社会总产值的40%经上,第三产业已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龙头。
--利用外资工作成效显著。该镇发挥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商贾众多的优势,引进外地资金加速电城经济发展。近年来,共引进项目12个,合同利用资金2.5亿元,实际利用资金8000多万元。其中,蔡文贵同志分期投资1.2亿元兴建的金桥商贸广场目前正在加紧施工,香港平远集团公司投资3000万元兴建的望海楼商贸城已经开张营业。
--市政设施日趋完善。近年来,全镇投入大量资金改造城区的市政设施,城区各街港元实现水泥厉底化;铺设排污系统共36条8530米;兴建日供水能力达5万吨的自来水厂;投资300万元兴建长达6.4公里的自来水引水工程;建设标准公厕12座,垃圾处理场2个共5000平方米;安装街灯130盏;兴建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农贸综合市场及2个大型停车场。
--通讯设施实现现代化。已建成5层电通讯大楼一座,开通程控电话5000门,移动电话和无线建寻呼系统也广为应用。该镇依山傍海,海岸线36公里,拥有天然大港口,茂名市规划建设的博贺港区莲头港坐落在该镇莲头湾。325国道贯穿全境,水陆交通十分便得。该镇海洋、矿产资源丰富,水源充沛、电国充足,通讯发达。农业盛产粮食、花生、莲藕和北大西洋运菜、优质海产波浪鱼、毛虾、牡蛎、对虾、海胆等,形成了“四大基地”。电城商贸活跃,建有农贸、果蔬、建材、家私、摩托车批发、副食批发等专业市场。个体私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2003年,全镇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1100多家,其中首期投资300亿怛大钢铁厂已动工建设,其他新区建设初具规范,占地面积0.6平方公里,首期工程投入8000万的电城工贸小区行政中心区,高尚住宅区、商贸区建设正在进行,全镇第三产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正在进行,全镇第三产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该镇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其中有隋冼太夫人墓和庙,皇敕封“忠烈候”黄十九墓和庙,明代古建筑钟鼓楼、罗城井、北帝宫等,还有电白旧八景之首的庄垌风景区。
日前,电白县电城镇确定城镇总体规划方案,该方案由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在多次实地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方案把电城定位为:茂名市东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重要的港口基地,是贸易物流、旅游度假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海滨城镇。从电城的城镇职能和定位,有利于发挥港口优势、海洋优势出发,确定电城的发展方向为现在城区逐步拓展的基础上,逐步转向东南方向发展,形成电城、爵山、港口工业三个片区。
电城镇召开电城镇总体规划方案初步成果评审会,会议顺利通过了由广东省统一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编制的城镇总体规划方案,这标志着中心镇电城的城镇建设将跨上一个新台阶。(来源:DBTV)历史沿革
电城镇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隋、唐代属连江县。唐开元元年(713),
明朝后期电白县治所曾徙治于此。
宋开宝五年(972)随县并入电白县,属下保宁乡。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置神电卫于此,为县治所在地。清代为典史所下辖的山兜堡、白蕉堡、庄垌堡地。民国初为镇和一区。1941年为附城乡、海北乡、庄垌乡、保宁乡。1950年12月县治迁往水东镇,但电城之名不改。1957年称电城乡。1958年9月为红旗人民公社。1959年6月为电城人民公社。1968年,设电城镇。1983年12月撤社置区,1987年,电城区并入电城镇。2003年12月,合并爵山镇后仍称电城镇。
电城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总面积157.43平方千米(2017年),下辖28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2017年末户籍总人口175627人,是茂名电白东南部沿海地区交通、文化、贸易中心和广东省中心镇。
电城海洋、矿产资源得天独厚,农业盛产粮食、花生、莲藕,海产波浪鱼、毛虾、牡蛎、对虾、海胆等。境内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隋朝谯国夫人冼氏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朝古建筑钟鼓楼,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严家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朝廉政清官“罗城井”、宋皇敕封忠烈候黄十九公墓、北帝宫。自然风光旖旎,拥有电白旧八景中的庄山碧嶂、莲岭清屏、石龟伏壑 , 还有山兜圣境、莲峰观涛、沙尾银滩等景点。
2019年10月,茂名市电白区电城镇入选人民日报“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 2019年11月21日,入选第三批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名单。
更多回答:历史沿革:
电城镇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隋、唐代属连江县。唐开元元年(713),高州治所曾徙治于此。
宋开宝五年(972)随县并入电白县,属下保宁乡。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置神电卫于此,为县治所在地。
清代为典史所下辖的山兜堡、白蕉堡、庄垌堡地。民国初为镇和一区。
1941年为附城乡、海北乡、庄垌乡、保宁乡。
1950年12月县治迁往水东镇,但电城之名不改。
1957年称电城乡。
1958年9月为红旗人民公社。
1959年6月为电城人民公社。
1968年,设电城镇。
1983年12月撤社置区,1987年,电城区并入电城镇。
2003年12月,合并爵山镇后仍称电城镇。简介:
电城镇地处广东省茂名市滨海新区东南沿海,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总面积109平方公里,下辖28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281个自然村,人口13.6万,是茂名东南部沿海地区交通、文化、贸易中心和广东省中心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