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海拔 有 多少?

   日期:2025-01-16 20:49:14     浏览:420    评论:0    
核心提示:成都平原(Chengdu Plain),又名川西平原、盆西平原,四川话称之为“川西坝子”,是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部的一处冲积平原,包括

成都平原(Chengdu Plain),又名川西平原、盆西平原,四川话称之为“川西坝子”,是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部的一处冲积平原,包括四川省成都市各区县及德阳市的广汉市、旌阳区等地,介于东经103°~104°42′,北纬29°31′~31°50′之间,西北起自灌县附近的神仙桥,东至金堂附近的龙泉山,南至新津县城附近的熊坡山。南北长110公里,东西宽80公里,面积约9000平方公里,是中国西南三省最大的平原。 

成都平原发育在东北—西南向的向斜构造基础上,由发源于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等8个冲积扇重叠联缀而成复合的冲积扇平原。整个平原地表松散,沉积物巨厚,地势平坦,平均坡度仅3%~10%,地表相对高差在20米以下。 

成都平原四周有群山环抱,基底由白垩纪和下第三纪碎屑岩(红层)组成,平原主体物质由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组成。平原内四季分明,日照少、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属暖湿亚热带太平洋东南季风气候区;其水系格局特殊,呈纺锤形,河流出山口后分成许多支流奔向平原,分枝交错,河渠纵横。 

成都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一般海拔600米左右,土壤肥沃。又有自古闻名的都江堰灌溉工程,水渠纵横,农业发达,物产富饶,人口稠密,是中国重要的水稻、甘蔗、蚕丝、油菜籽产区,自古有 “天府之国” 的美誉。

地理环境

地质构造

成都平原在构造位置上,处于中国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一一四川盆地西南缘,围陷于龙门山隆起褶皱带和龙泉山、雾中山褶断带之间,北部受绵阳、和兴场旋卷构造制约,具有断陷盆地的特征。

●龙门山隆起褶皱带

龙门山隆起褶皱带属华夏系构造体系。是一个褶皱、断裂活动强烈,多期复合、规模巨大的构造带。由一系列北东向隆起,坳陷、单式和复式褶皱,压性、压扭性断裂组成,其中就包括龙门山断裂带。组成地层为元古界一三叠系,并有多期岩浆岩分布,该构造带以安县一灌县断裂带与成都平原西部边缘相邻。

●龙泉山褶皱带与雾中山褶断带

龙泉山褶皱带与雾中山褶断带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之川西褶皱带,位于龙泉山以西,向北东插入龙门山,南西过峨眉山,走向北北东,分为两支,东支将龙泉山褶断带,西支名雾中山褶断带,其间为成都断陷。

龙泉山褶皱带:紧邻成都平原东侧,由一系列北东20-30。展布的褶曲断裂组成。组成地层为侏罗一白至系,且以龙泉山断裂与成都平原东缘接界。

雾中山褶断带:紧邻成都断陷以西,亦由一系列北东向展布之褶曲、断裂、飞来峰组成。组成地层为三叠系一第三系地层。

●绵阳、合兴场旋卷构造

合兴场旋卷构造位于成都平原北东,德阳、罗江、中江、金堂之间。由东、西帚状构造与被改造了的华夏系构造组成。组成地层为白至系以前的老地层。绵阳环状构造,位于平原北部边缘,占绵阳、盐亭、射洪、中江之间地域。组成地层为上侏罗系至白垩系地层。

●成都(断陷)

成都平原受新华夏系、雾中山褶断带、龙泉山褶皱带夹持,在侏罗一白至纪沉降的基础上,陷落成为接纳巨厚第四纪松散堆积的断陷盆地,其范围北起安县秀水,南到名山、新津,西起大邑、灌县、东止成都龙泉骚、金堂。其长轴呈北30-40。东方向延伸,为西陡东缓的不对称凹陷盆地。这一断陷盆地内,形成了一系列北东向延伸的凹陷、隆起,且发育北东向、南北向延伸的隐伏断裂。断陷边缘由系列北东一北北东向褶曲、断裂构成。因此断陷又分为三部分:西部边缘构造;东部边缘构造;中央凹陷。

①西部边缘构造,由一系列北北东走向的不连续梳状褶皱以及北东向、南北向隐伏断裂组成。褶曲东翼陡,西翼缓,东翼20-90°,一般西翼10-25°,构造面大都倾向北西。自东向西为邓峡一大邑一彭县断裂,悦来金马场背斜,聚源一关口断裂等。邓峡一大邑一彭县断裂,为西部边缘构造与中央凹陷的分界,该断层地表未见出露。但据物探、航、卫片解译及钻探资料分析,断裂由一组北东向断裂和南北向次级断裂组成。人工地震资料,显示断裂在侏罗系沙溪庙统以上的地层内,倾北西,总体走向北东,属压扭性,断距200-400米。

②东部边缘构造:由一系列箱状短轴背斜及其间宽缓向斜组成,轴向北东30°,呈雁形排列。这些褶曲西陡,倾角15-80°,甚至直立倒转,常伴生逆掩断层,东翼缓,倾角10-40°,有挠曲现象。自西至东是:苏码头背斜、
  盐井沟背斜、牧马山一普兴向斜、总岗山熊坡背斜、蒲江一新津断裂、双流一成都隐伏断裂、磨盘山断裂、新都一广汉隐伏断裂、绵远河隐伏断裂。蒲江一新津断裂,与双流、成都、磨盘山、新都、广汉断裂,是断陷东部边
  缘构造与中央凹陷的分界。蒲江一新津断裂西南段出露地表,长30千米左右,倾向南东,倾角45-55°,北东段在被第四系所覆。该断层北过新津,总长超过80千米,总体走向北东,断层面倾向南东,倾角25-35°。在蒲江境内最大垂直断距达3300米,水平断距4000-5000米,到双流王家山后即不明显。据卫星遥感,航片解译与物探资料,分析断裂向北东延伸,过成都西可能与磨盘山断层相接,隐伏延伸至广汉以西。

③中央凹陷:形成于邓峡一大邑一彭县断裂与蒲江一新津断裂及其隐伏延伸断裂之间,系一向斜型的凹陷,延伸方向受两断裂控制。凹陷内主要存在两组隐伏构造:北东向断裂,如灌县青龙一唐县一彭县、怀远一什郁高骄断裂、大邑新场一郸县红光断裂、邓峡桑园一崇庆集贤断裂;南北向次级断裂:邓峡西河断裂、灌县上元场一崇庆道明场断裂等。受构造控制,凹陷内发育更深的凹陷和相对隆起,主要有彭县竹瓦凹陷,崇庆一大邑凹陷,这些凹陷,西翼陡而东翼缓,沉降中心均偏西侧。相对的隆起有高山镇隆起,聚源崇义铺隆起等。

地形地貌

成都平原四周群山环抱。龙门山山脉(邓峡山)斜列于西,龙门山横拦于东,南连名邓冰汛形成之高台地,北接安县秀水一带山地丘陵,地形上形成南北对峙,东西夹持,从平原中心向周边阶梯状抬升的、封闭的菱形盆地景观。平原内部地形平坦,南北长约200千米,东西宽近90千米,地面高程730-460米,由北西向南东倾斜,地面比降3-11‰。从地形上可将平原分为扇状平原和周边台地两大部分。前者位平原主体,称为平坝区;后者围绕平原周边断续分布。

●冲洪积扇群

主要分布在平原西测山前地带,自北向南主要由干河子一绵远河扇,石亭江扇、渝江扇、山民江扇、西河扇和南江扇。各扇地势,均自北西向南东倾斜,联缀成群。扇前缘,犬牙交错的叠置于晚更新统之上,与河流漫滩,阶地呈渐变关系,扇间位低洼地带。其中崛江扇规模最大,其范围可由都江堰至郸县犀甫、永定一带。

●冰水堆积扇

由晚更新统冰水一河流堆积组成。广泛分布在平原东、南、南东部,以2-3‰的比降向东及南东微倾。表面形态有“大平小不平”的特点,沿河分布时,为河流的二级阶地,比高4-17米,但有时与一级阶地之间不具明显的陡坎,呈条梗状或覆舟状,构成河间地块。近平原边缘部位,表现为基座。阶地分布高程440-700米。

●河漫滩及一级阶地

河漫滩、心滩呈舌形、条形、新月形分布于河心与岸畔,高出水面0-2米,往往不具明显陡坎,滩面倾向河心,组成物为灰白砂砾石层。一级阶地,分布在平原南东侧河流中、下游地段,及名邓高地河道内。呈条带状顺河断续展布,嵌叠于冰水扇状平原上,比高2-4米。阶面平整,微向河床或下游倾斜。各河以崛江阶地最发育,阶面宽可达数公里,长度数十千米。为全新统砂卵砾石层所组成。名邓高地或部分山麓河流,因再造一、二冰期堆积或红层母岩风化物混入,色调偏黄棕。

●冰碛—冰水台地

由中、下更新统冰债和冰水堆积组成,断裂环绕于平原周边形成台地,台面由西向东呈缓坡倾斜。名邓台地平均比降‰,平原内显示三个台坎,比高因地而异。

气候特征

成都平原四季分明,日照少、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属暖湿亚热带太平洋东南季风气候区。平原西北龙门山山前一带,气温较低,降水充沛,蒸发量略低,向东及东南有雨量略减、气温略高的趋势。

成都平原区气温变化小。多年平均气温为16.1℃,年最高气温一般出现于7,8月份。从多年资料看,最高月平均气温不超过26℃,最低月平均气温一般不低于4℃。因此冰冻极为少见,无土壤及地下水冻结现象。

降雨充沛是成都平原气候特色之一。龙门山横亘于平原西侧,对大气降雨影响甚为显著,东来水汽受龙门山屏障阻挡,形成地形雨,致使雅安一都江堰一安县出现多雨地带,年平均降雨量达1200-1600毫米,向东南方向雨量递减,温江、郸县、新繁、广汉一带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致金堂、成都、新津、龙泉山麓为900毫米左右。降雨在季节上分配不均。6-9月受热带海洋暖湿气团的控制产生大量降水,四个月的降雨总量为753.7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6%。冬季,在大陆干冷气团的控制下,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成都平原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1%,多年平均蒸发量为994毫米,最高1151毫米,最低960毫米。夏、秋季降水大大超过蒸发量,冬、春季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地域上存在西部山区向龙泉山麓递增的趋势。区内降水与蒸发季节性、地域性变化,造成了地下水补给条件的季节性、地域性差异.

水系情况

成都平原西侧为地表水系进口,发育崛江、沱江两大水系。山民江和沱江进入平原后,呈扇状分流,在平原东侧龙泉山山麓收束,于金堂、苏码头、新津三处流出平原。平原内河流众多,平均每隔2.SKm即有一条河流。主要河流有:

崛江水系:山民江于都江堰山口进入平原,且由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分为内外而江。内江分为蒲阳河、走马河、柏条河、江安河。外江分为金马河、羊马河、沙黑总河。此外,尚有龙门山山前地带发育的文锦河、斜江、南江、蒲江河等均纳入金马河正流,于新津流出区外。

沱江水系:主要由绵远河、石亭江、渝江组成,三大河流入平原后呈扇状分流,并接纳山前发育的马尾河、射水河等于金堂流出区外。

渠系密集是平原水系分布的重要特点。区内主要干渠多自然河道略加改善而成。在干渠的基础上,支、斗、农、毛渠密如蛛网,从而构成了平原区水网化的态势。

土壤类型

成都平原的土壤类型主要以水稻土、紫色土为主,形成的土壤既有地带性黄壤、黄棕壤,也有非地带性潮土和水稻土,以及石灰(岩)土、紫色土等岩性土。区内耕地土层深厚,质地适中。

成都平原海拔在四百五十到七百米
成都市区的海拔500米左右。
更多回答:你好!成都平原,又名川西平原,,是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部的一处冲积平原,是整个中国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平原。总面积约22,900平方千米,其中四川盆地的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3000米之间;盆底地势低矮,海拔200米~750米。,所以说成都平原的海拔数位
200米~750米
更多回答:成都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一般海拔600米左右,土壤肥沃。又有自古闻名的都江堰灌溉工程,水渠纵横,农业发达,物产富饶,人口稠密,是中国重要的水稻、甘蔗、蚕丝、油菜籽产区,自古有 “天府之国” 的美誉。
  成都平原(Chengdu Plain),又名川西平原、盆西平原,四川话称之为“川西坝子”,是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部的一处冲积平原,包括四川省成都市各区县及德阳市的广汉市、旌阳区等地,介于东经103°~104°42′,北纬29°31′~31°50′之间,西北起自灌县附近的神仙桥,东至金堂附近的龙泉山,南至新津县城附近的熊坡山。南北长110公里,东西宽80公里,面积约9000平方公里,是中国西南三省最大的平原。
  成都平原发育在东北—西南向的向斜构造基础上,由发源于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等8个冲积扇重叠联缀而成复合的冲积扇平原。整个平原地表松散,沉积物巨厚,地势平坦,平均坡度仅3%~10%,地表相对高差在20米以下。
  成都平原四周有群山环抱,基底由白垩纪和下第三纪碎屑岩(红层)组成,平原主体物质由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组成。平原内四季分明,日照少、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属暖湿亚热带太平洋东南季风气候区;其水系格局特殊,呈纺锤形,河流出山口后分成许多支流奔向平原,分枝交错,河渠纵横。
 
标签: 成都平原 海拔
 
更多>同类茂名资讯
0网友留言、评论、咨询

网站资讯免责声明:
网站资讯所提供的信息及资料除原创外,有部分资讯从网络等媒体收集而来,版权归原作者及媒体网站所有,网站资讯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并尽可能注明来源;部分因为操作上的原因可能已将原有信息丢失,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果您对网站资讯所载文章及作品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本站客服邮箱404493025@qq.com,将给予处理删除,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最新茂名资讯
推荐茂名资讯
点击排行
申请链接  |  更多>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会员登录  |  免费注册会员  |  免费发布信息  |  京ICP备09096088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