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宝宝上火因素
奶粉配方还很难达到与母乳同质,容易对宝宝肠胃造成刺激,引起上火如果没有严格按照剂量,过量奶粉喂养也容易造成上火。(譬如宝宝一哭,有些妈妈就误认为是要喝奶了,从而造成喂奶粉过量)
很多人误认为只有夏天才是上火季节。只要我们弄清楚上火的真正原因就知道,上火跟季节并没有关系。对于成人而言,夏季外出上班或旅游时,由于高温暴晒,造成人容易疲劳、口渴、唾液分泌减少,细菌容易侵入,从而引发上火症状。即使在秋冬天,也有很多人由于天气干燥或疲劳过度,出现喉干舌燥,口舌生疮,脸上长痘的上火现象。对于宝宝而言,上火主要是由于体质娇嫩和饮食不当引起,与季节的关系就更小了.
宝宝的内脏非常娇嫩,尚处于各项机能发育完善阶段,所以容易受暑,湿,燥等侵入并滞留于体内,引起“郁而化火”。另外,宝宝的肠胃蠕动功能弱,消化液分泌较少,易导致便秘,这是一种常见的虚火内燥表现。
宝宝吃奶粉容易引起上火。另外,由于宝宝的牙齿咀嚼功能差,吃的精细食物较多,摄入的食物纤维相对较少。如果高蛋白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运动和活动较少,就容易导致胃肠消化困难,积食腹胀,郁积于肠胃中发生便秘,从而导致化热化火。
可见,宝宝上火主要与其体质和饮食有关,与季节关系并不大。要预防宝宝上火,应该从增强宝宝体质和注意正确喂养着手。
二、宝宝上火有哪些症状呢
食欲不振或挑食厌食,烦躁不安爱哭闹,口唇赤红有疱疹,长奶癣痱子多眼屎
咽喉肿痛,易咳嗽感冒,腹胀呕吐
大便干燥呈粟粒状,小便深黄,排便量少频率降低(变成3-7天一次),排便时间长
注意给宝宝正确喂食以外,可以给宝宝吃一些清火产品来消除上火症状。作为给婴儿的入口食品,选购清火产品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有效,无依赖性。金银花清火是具有两千年历史记载的儿童清火首选。
喝大量白开水也有助于宝宝清火通便,而大多数宝宝是不愿意喝无色无味的白开水的。聪明的妈妈可以在开水中添加一些本来就具有清火效果的金银花颗粒,让宝宝喝开水更加有滋有味一点。这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哦!
注意给宝宝正确喂食以外,可以给宝宝吃一些清火产品来消除上火症状。作为给婴儿的入口食品,选购清火产品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有效,无依赖性。金银花清火是具有两千年历史记载的儿童清火首选。
喝大量白开水也有助于宝宝清火通便,而大多数宝宝是不愿意喝无色无味的白开水的。聪明的妈妈可以在开水中添加一些本来就具有清火效果的金银花颗粒,让宝宝喝开水更加有滋有味一点。这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哦!
三、哪些食物对宝宝上火有帮助
1、给孩子喝些绿豆汤或绿豆稀饭,绿豆性寒味甘,能清凉解毒,清热解烦,对脾气暴躁、心烦意乱的宝宝最为适宜。
2、多给孩子吃些水果,如柚子、梨:性寒味微酸,除能清热外,其特点是能清润肺系,对于肺热咳嗽吐黄痰,咽干而痛的宝宝极适宜。荸荠:其性微寒,果汁丰富,凡热病后余热未净的心烦口渴、口舌生疮、便干尿黄等宝宝都非常适宜食用。杨桃:性寒,味酸甜,清热生津,内火炽盛、口腔溃疡破烂的宝宝最适宜。
3、多吃些清火蔬菜,如白菜:性微寒,有清热除烦,利二便的作用。芹菜:性寒凉,能去肝火解肺胃郁热,容易“上火”的宝宝常食有益。莴笋:性微寒质地脆嫩、水分多,功效特点为清热、顺气、化痰。适合肺胃有热的宝宝食用。茭白:性寒凉适合心经有热、心烦口渴、便干尿黄症状的宝宝食用,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莲藕:性平寒,最好生食或捣汁,功效是清热生津、润肺止咳,若与梨汁和匀同服其效更佳。茄子:性寒凉,可以清热解毒,给易“上火“的宝宝食用时不要用油烧的方法烹饪,可以采用蒸茄子的方法。百合:性平微寒,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功效,对热病后余热未清,咽喉肿痛,心烦口渴诸症均有疗效。苦瓜:性大凉,味苦,泻六经实火,是一味苦寒清热食品。
4、适当服用中药小儿化食丸 适用于平日食欲好、食量大、口渴便秘、手心热、烦躁易怒,夜间睡眠不安的小儿。对小儿食火内热引起的停食停乳、呕吐腹胀、口中有异味、大便干结、小便黄少有效。
四、宝宝上火分哪些
首先“上火”有外来之火和内生之火之分。感冒时的发热,嗓子痛都属外生之火。而内生之火在中医上主要分为几种——心火、肺火、胃火、肝火和肾火。
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心烦、口干、盗汗、低热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黄、心烦易怒等。
肺火:主要表现为潮热盗汗、干咳无痰、咽疼音哑等。
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便秘、腹胀、舌红少苔、饮食量少;实火表现为口干、上腹不适、大便干硬。肝火:表现为头痛、面红目赤、口干咽疼、尿黄便秘、甚至吐血。
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等症状。再从细了划分,这“火”还可分实火和虚火。
实火:主要以肝胆、胃肠实火为多见。症状主要表现在烦躁,头痛,高热,目赤,腹胀痛,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干鼻出血等。而虚火可进一步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两种病状。
阴虚:火旺多表现为躁动不安、形体消瘦、口燥咽干、舌红无苔。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气虚:火旺者表现全身燥热、畏寒怕风、身倦无力、舌淡苔薄。治疗时应以补中益气甘温除热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