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病理
(一)乳头状甲状腺癌(PTC)
生长缓慢,恶性度较低,随年龄增长,肿瘤恶性度增加。病灶可以在腺内扩散和转移至局部淋巴结。显微镜下可见分化良好的柱状上皮呈乳头状突起,细胞核增大,变淡,含有清晰的核内包涵体。部分病例可有嗜酸性细胞质(Hurthle cell)。40%病例可见同心圆的钙盐沉积(psammoma body),是本癌的诊断特征之一。TSH可以刺激PTC生长。手术见肿瘤包膜完整者,患者寿命正常。如果侵入血管,1/3患者有10年存活率。
(二)滤泡状甲状腺癌(FTC)
恶性程度超过PTC,很少经淋巴结转移,一般通过血行向骨和肺等远处转移。其病理特征是存在小的滤泡,但是滤泡内没有胶质。FTC与滤泡状腺瘤不易区别,仅能够依靠侵入包膜和血管来区分。显微镜下,有的组织形态正常,有的部位仅见到核分裂,常可以见到侵入血管和附近组织。单纯的FTC少见,多数与PTC夹杂成为混合型。FTC经常保留其摄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功能,甚至可以合成甲状腺激素,引起甲亢。FTC这种特征适合采取131I治疗。
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案
根据肿瘤复发的可能,分化型甲状腺癌可以划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发病年龄<45岁,肿瘤直径<1.0cm,没有甲状腺内和腺外播散的证据属于低危型(即TNM分期Ⅰ期),占甲状腺癌的85%。TNM分期Ⅱ期、Ⅲ期、Ⅳ期的病例都属于高危型(TNM分期即根据肿瘤体积、周围淋巴结受累情况和远处转移的分期)。
(一)手术治疗的原则
美国甲状腺学会(ATA)2006颁布的《甲状腺癌诊治指南》主张:扩大手术切除范围可以改善高危型患者的存活率,推荐对大多数分化型甲状腺癌采取甲状腺全部切除和近全部切除术式。即使在低危型中扩大手术范围,也可以减少肿瘤复发。对于高危型患者外科手术切除的彻底性是预后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保证术后131I治疗效果的基础条件。转移的淋巴结是肿瘤复发的常见位置,所以对于已经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者,要手术切除淋巴结;对于PTC和疑似Hurthle细胞癌应当常规做第Ⅵ组淋巴结切除。
(二)术后131I扫描检查
目的是检查术后肿瘤残留和转移以及肿瘤复发的情况。小剂量131I(2~5mCi)扫描检查,也称为诊断性全身扫描(DxWBS)。为了提高检查的敏感性,可以选择在TSH升高条件下做DxWBS。升高TSH的方法有两种:一个是停止服用替代的L-T4,另一个是外源性人重组的TSH(rhTSH)刺激;或者两种方法并用。
(三)术后131碘治疗
目的是杀死残留的甲状腺癌细胞灶和转移病灶。大剂量131I(30~200mCi),也称为治疗性全身扫描(RxWBS)。其适应证是:
①TNM分期Ⅱ期、Ⅲ期、ⅣA期的病例;
②TNM分期的Ⅰ期病例,术中或术后组织学检查发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也要做RxWBS:肿瘤多病灶、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外转移或者浸润性生长,组织学可见侵入性表现。
三、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后甲状腺激素治疗的意义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DTC)病人手术后辅助治疗包括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和TSH(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即超生理剂量甲状腺激素治疗)。甲状腺激素治疗有重要作用:
1. DTC在手术、碘-131将甲状腺全部清除后,需要补充外源性甲状腺素,以纠正体内甲状腺激素不足导致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状况,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减少甲低并发症。
2. TSH能刺激残余甲状腺癌的生长。利用甲状腺激素反馈性抑制垂体分泌TSH,使血清TSH处于较低水平,能减少TSH对甲状腺组织和其复发转移灶的刺激,降低DTC复发和转移,延长生存期。
3. TSH抑制治疗时,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
Tg)升高提示DTC复发或转移,提示这类患者需停用甲状腺素制剂以进行进一步的复查。
四、如何预防分化型甲状腺癌
与一般癌肿多发于老年人小同,甲状腺癌较多发生于青壮年,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左右。其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关于分化型甲状腺癌原发病灶手术切除的合适范围、颈淋巴结清扫的适应证和范围、术后甲状腺残余放射性碘去除的作用和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等方面,目前仍存争议。
1. 尽量不要受到X射线的照射。即使是工作需要,也要注意加强预防措施。
2.保持良好的心情。这是预防的关键所在。
3. 多吃海带等含碘的食物,少吃辛辣、油腻食品,多吃新鲜蔬菜。
4. 尽量避免少吃保健品,因为其中还有很多激素类物质。
5. 存在着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应当积极的接受治疗。
6. 甲状腺患者应该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
7. 接受了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应用中药稳定病情